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农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3-06-05 来源: 宁夏政协网 作者:佚名

  

  

  如何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怎样的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今年,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自治区政协委员纷纷围绕农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全区上下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但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种植、养殖单打独斗,种养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未能形成种养循环、农牧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自治区政协委员杨灵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关于发展循环农业以高质量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

  杨灵提出,随着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其在农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22年前三季度,畜牧业产值增长11.3%,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8.4%,畜牧业已成为我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建议进一步优化种养产业布局,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健全完善我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以资源环境管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生产制度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以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内容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发展畜牧业首先要考虑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杨灵表示,构建循环生产体系关键要靠科技支撑,希望协调科研力量,参与我区畜禽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研究。加强蔬菜、枸杞、葡萄等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技术模式的研发,推动有机肥资源利用。

  杨灵在推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先进模式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推进“大、中、小、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功模式,既以县域为单位,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或有机肥加工厂,构建县域生态农业立体“大循环”;组建沼液运输合作社,实现养殖粪污在园区还田利用,构建种养主体结合“中循环”;引导养殖场通过流转、租赁、合同订单等形式配套种植用地,实现养殖粪污在基地还田利用,构建养殖场内部种养结合“小循环”;引导散养户结合“厕所革命”,实现养殖粪污在承包耕地还田利用,构建家庭粪污处理“微循环”。

  因地施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推进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提案》,为发展高效农业鼓与呼。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通过调研发现,我区以小麦为代表的夏粮种植面积偏小,川区去年小麦大概不足70万亩,以玉米为代表的秋季作物种植面积偏大,夏秋作物比例失调,引起全年用水不均衡问题。农牧业发展中,我区奶牛存栏快速增长,青贮饲料、苜蓿、优质饲草供不应求。

  提案建议,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北部引黄灌区着力“节水挖潜”打造百万亩深度节水示范区,加快推广一年两熟制,建立大豆套种青贮玉米模式,实施一年“两熟冬麦+复种青贮”。

  “现在全区青贮玉米约200多万亩,如果全区一年两熟制种植面积能达到200万亩,既可解决夏粮偏少、夏秋比例失调的问题,又能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保障饲料供应。”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到,还可推广春小麦复种大豆和油葵模式,打破夏秋比例失衡的矛盾并适当压减水稻面积,合理调整水稻种植布局。

  “中部干旱带应以推广生态友好型的节水措施为主,通过扩大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案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议南部山区对现有300万亩梯田进行易机(械)化改造,对80万亩川水地进行节水改造并在扬黄库井灌区,完善水利设施,通过“开源扩面”打造高效补灌示范区。(记者 李 莹)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tagz/202306/t20230602_7335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