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调研 > 正文

搭建大数据平台 大力发展县域数字经济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宜君县政协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县域实际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可能是宜君追赶超越的重要机遇。传统的城市发展基于区位优势,依赖于江河湖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而数字时代,互联网成为连接世界的新途径,成为构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未来的城市发展是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叠加交融,区位优势固然重要,但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指标——大数据。新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构着传统产业链,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神话。客观地讲,宜君不沿边、不靠海,不具备区位优势,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借助数字化推动的新产业变革、新区域变局与新发展方式转换,县域经济发展就可以跳出原有的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驱动、区域一体化协同等,实现爆发式增长。
一是要实施产业聚焦战略。宜君的产业大都是农业产业。要深化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产业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注重全链条发展,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视角、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探索建立上下游协作机制,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原则,构建农业供应链集成与融合平台,整合流通领域优质物流资源,打通从生产端到批发端、零售端、消费端诸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监控,形成农业全流程快捷高效的精准物流服务体系。如,围绕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实际需要,可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建立苹果全产业链数据监测体系,建立质量安全溯源服务平台和产业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并通过网站及手机APP,为果农、企业等产业主体提供权威数据服务。应用大数据,有效推进宜君县山区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品牌和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助力涉农企业和农户增产增收。
二是积极培育新业态。实施数字宜君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打通“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使独具特色的乡村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鼓励依托资源禀赋,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旅游、民宿、创意、文化、康养、运动等新业态,把宜君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放大,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同时,延长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农村智能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叫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领头雁型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等电商交易平台,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重点借助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直播等现代化营销模式。通过电商培训、线上营销、品牌传播等活动,营造电商氛围,培育电商服务商,促进农产品商贸流通,带动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收入,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三是加快培育数字乡村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科技人员到宜君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实施引才回归、引业回乡、引智回哺、引资回流工程,积极助力数字宜君建设。
四是以“平台经济”新模式,破解“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在载体建设方面,可以以“产业公地”(某种特定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有基础)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质量的“平台经济”,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构筑“三生”综合环境。依托5G战略,分享数字红利。依托5G技术应用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在县域内提出“5G+”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推行“度假式研发中心”模式,让产业创新生态更完善,为新兴产业培育、新经济人才集聚、本地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scdy/441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