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全民健身,需补齐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短板”

发布时间:2021-08-21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实习记者 闫智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健身日”。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部署,促进我省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十四运会临近,西安市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设施能否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结合今年省两会委员有关提案,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西安市区内部分健身场所。
8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市慈恩西路一处健身休闲广场,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健身锻炼。
“附近健身运动场地较少,周围住户大都会来到这里锻炼身体。”家住附近的张大爷说,现在人们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平日里喜欢在空闲时锻炼身体,但周围住的人太多了,附近却只有这一个可供健身的广场。
正带孩子在广场玩的市民李莉说,这里部分公共运动设施存在老旧现象,加之健身器材本来就不多,能让孩子使用的就更少了,如果真想带孩子好好锻炼,只能坐车去稍远些的公园。
8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明德路西侧的一处公园,发现健身休闲区只占整个公园的很小部分,健身器材也不多。
家住附近西八里新村的市民杨睿说,公园健身区域太小,健身器材也不够丰富,老人们还可以在这儿跳跳广场舞、用用简单健身器材,却无法满足年轻人健身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问题。”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敬喜在调研中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运动,健身器材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让公众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短缺矛盾日渐突出。
据8月3日西安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健身状况网络在线调查结果:健身市民对于健身场所选择最多的是健步道,选择比例为23.9%;公园、社区公共健身场所选择比例较多,选择比例分别为20.7%和 17.1%。但“受访市民对健身步道和社区健身设施评价不高,按照100分为满分,健身步道平均得分为66.8分,社区健身设施平均得分为55.8分”。
网络在线调查中,有部分受访市民认为,由于受到社区规模、场地等因素限制,不同社区的健身设施差异较大,许多小规模社区及老旧社区健身设施比较简陋甚至缺失,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健身需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李敬喜建议,加强和完善市政公园和绿地内体育健身器材的投入,完善常规配置,以建设简易健身场地设施为主,构建便民利民“一公里”健身圈,规划好场地,配建室外健身器材,让百姓随时随地能进行健身锻炼。
在位于西安电子三路的西京社区,记者看到,该小区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老旧健身器材。“小区里健身器材年代久远,很少有人去使用,周围又缺少健身场地,大家想锻炼只能去别的地方。”小区住户郭超说,业主们也向物业反映过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在位于西安市东元西路的东岸阳光小区内,物业专门辟出一块健身专用场地,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划出了乒乓球、羽毛球场地。该小区住户鲁遥说,虽然这里健身设施比较完善,但没有专人维护。“最近几天就有一个单轴‘椭圆机’轻微损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今年省两会,省政协常委、省民盟副主委车建营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健身场地多集中在广场、公园等室外区域,在一些老旧小区或开放性公园,健身设施没有专人维护和管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导致有些设施处于常年破损状态而无法使用。
车建营在提案中建议,应加强健身设施日常管理与维护,相关部门要在整体规划布局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管理运维,确保健身场地与设施器械完好;因地制宜建设公益性室内健身房,通过采取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让更多居民都能享受,确保居民健身的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加大体育场馆供给,在全省建成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3.5万个,新增场地面积3100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由1.07平方米增至1.97平方米,以此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dsj/wyta/43248.html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