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民建宁夏区委会 自治区政协委员为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建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福祉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不仅是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优化养老服务?今年,民建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于此,为农村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建言。 提高我区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 “2022年底,宁夏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3.6万人,占总人口14.3%。65岁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分别是78.36万人、14.39人,其中农村60岁以上53.86万人。2022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3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825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711元。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更加有限,生活相对困难,尤其是因病等支出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民建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开展相关调研,今年,民建宁夏区委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我区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低,现行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30元。农村老人财产性收入加上转移性收入每年5000元左右。这些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难以应付其他变故。2022年,我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520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不低于322元。固原市2023年6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为344元。2024年自治区低保标准每月510元,仍低于全国每月615元的标准。一些县区在推进城镇化和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将很多农村老人搬进楼房,增加物业费、水电费、冬季取暖费甚至电梯费等生活成本。 民建宁夏区委会建议,适当提高农村老年人冬季取暖补贴标准,进一步解决农村老年群体冬季取暖的实际困难。完善资金支持政策,降低农村老年人清洁取暖项目投入及运行成本。对农村老年人现有无保温房屋进行保温隔热改造,有效降低能耗和清洁取暖成本。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基础生活养老金,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支持水平。对60周岁至7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费减半,7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费全免,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线下渠道让农村老年人便捷领取纸质消费券,或者将一定数额的消费券与老年群体的社保卡绑定,让他们在刷卡消费时可以直接抵扣,也可以直接发放消费金。加大力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农村老年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 养老工作重点在农村,做好农村的养老服务工作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区不断探索农村老人养老新模式,让“养老”变为“享老”,在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水平。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冯涛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提案》中指出,我区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数量多,与城市老年人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保障相对落后、医疗服务可及性相对较差。加之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养老困境更重。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高达23.8l%,远高于城市的15.82%。调研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常出现病情拖延,导致较高就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农村医疗养老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提案介绍,目前,我区农村养老观念相对落后,“养儿防老”“安土重迁”等观念根深蒂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对于其他新型养老模式接受度相对较低,入住养老机构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医养经济负担较重,虽然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国家医保补贴,但仍然无力支付自付费用,因此小病不医、大病难治的现象仍然存在。医养服务衔接脱节,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仅提供相对简单的项目,如量血压、测血糖等检查,诊治感冒等轻症。如果发生其他疾病,只能通过转诊方式去往县级或市级的诊所进行医疗救助。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缺乏,农村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在队伍建设、医技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相对薄弱,医养人才队伍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冯涛建议,加强医养结合宣传,转变养老观念。通过宣传栏、短视频等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让农村老年人及其家人意识到健康老龄化对于养老的重要性,逐渐接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享受更为健康、愉悦的晚年生活。完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减轻养老经济负担。实行多渠道筹资模式并力争养老保险制度化,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等各方按比例承担相应费用。积极探索民办民营的微利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适度开发中、低端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市场,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落地。 利用智慧养老助力,完善农村医养结合资源配置。在农村已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养老平台网络,利用信息平台、移动设备等通讯手段,打通村镇居民的信息壁垒,形成服务提供者—村镇—老年人的服务链,既可解决村镇社区就医资源缺少、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也可改善供需不匹配、医疗服务不完善的矛盾。探索因地制宜、普适灵活的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农村老年人最为接受的养老模式,应因地制宜提供“经济保障、健康照护、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支持,兼顾沿袭孝道传统文化和体现社会制度及体制,提供适应民情的医养结合服务方式,如以村镇为依托的家庭养老或者就地医养结合机构养老。 (记者 韩瑞利)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tagz/202407/t20240730_9029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在铜川全面推广
>>下一篇:自治区政协委员周涛建议:给予生命最后的温暖与尊严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