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翠湖探索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间”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昆明翠湖公园是云南第一大高原湖泊滇池的一个港湾,是昆明市城市中心“小三山一水”建设格局发源地,是昆明市文脉演化中心,还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绿心”。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绿心”
作为昆明市首家免费开放公园,翠湖公园水光潋滟,垂柳摇曳,不仅是一个以水体为主集数百年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更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湿地。其中水体面积约15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然而,翠湖公园面临着与其他城市公园一样的生态系统脆弱、栖息地破碎化、外来生物入侵以及科普教育内容薄弱等生态修复和教育文化发展的双重问题。
翠湖科学荟
重现“花鱼蚌”
近年来,随着翠湖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在科学家和翠湖公园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翠湖的入侵物种正在逐步减少,随着花鱼蚌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本土原生物种开始回归到大众的视野。
翠湖正在逐步成为昆明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中心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滇池水质恶化,翠湖公园与上游的盘龙江断流,曾经从滇池洄游产卵的金线鲃渐渐难觅踪迹。在科学家的努力下,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以野生滇池金线鲃为基础群体,选育出了生长性状优良的“鲃优1号”,这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国家级保护鱼类创制的新品种。随着“鲃优1号”商业养殖的推进,曾经的土著鱼重新“游”回翠湖公园。这是昆明市探索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间”,标志着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正在转变,翠湖正在逐步成为昆明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的中心。
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先后颁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系列规划计划。从完善法规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构建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创新利用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和完善保障措施等9个方面提出23条工作措施和92项具体任务,高位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绿色惠民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以科技赋能城市生物多样性、城乡公园全域覆盖、公园绿地四季美景、绿色空间开放共享,“人、城、湖、产”和谐统一、爱绿、护绿全民参与新范式。
亚洲风景园林协会主席为翠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点赞
翠湖科学荟模式的实践探索出一种创新模式。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在翠湖公园开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由昆明市五华区水务局推动修复生物栖息地、乡土物种回归,让自然水体生境更加稳定,特色的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从而提高所在区域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支持功能。通过在项目区域清理外来物种,营造微地形,重现在翠湖中缺失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鱼类、功能性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让水生态系统重新完善起来。如今,滇池金线鲃、海菜花、环棱螺、圆田螺、匙指虾、云南光唇鱼等在翠湖公园重现,将对出现的本土原生物种问题起到示范性作用。
“生态文明合伙人”模式
监测物种多样性显著提升
如何打造让广大昆明市民可以近距离进行鸟类观察?怎样让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成果直观回馈社会,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及翠湖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对此,应运而生的昆明市翠湖公园生态文明合伙人探索与实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在关注生态的同时也关注文明与发展。
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交流翠湖模式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作为核心的团队,联合省内外十多家科研、高校、机构等跨学科、跨领域团队,通过合伙人的方式聚焦湿地生态保护、昆明城市特色、公园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保护等内容,将“空天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AI识别、环境DNA采样等公众可参与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外来物种防控等基于“美丽中国”以中国科学家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新模式来探索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间”。
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在合伙人计划的促进下更多科研团队、学校等加入到了翠湖生物多样性的监测队伍,根据公园不同区域及历史特色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提升建设。在水月轩荷塘、东路湖塘、内湖塘等区域新引进20余个品种的荷花和睡莲配合水生植物的栽种,在提高科普宣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升了水体质量。公园新种植了黄花风铃木、深山含笑、澳洲火焰木、马关木莲等一批具有良好鸟类友好型的植物,目前,翠湖公园维管束植物达85科,145属,167种,昆虫5目22科39种。
黑水鸡
翠湖公园还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等团队合作开展了历时近3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相关内容的科普视频、鸟类AI识别,翠湖公园鸟类观测数据从25种提升到9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鸟类的多样性在国内的小型城市公园中排在前列。在鸟类数量级方面以黑水鸡为例,在翠湖公园鸟岛及生态修复区上实现了繁殖数量从25只增长到167只。在翠湖公园“云梦涟”岛上停歇、栖息的白鹭、苍鹭、夜鹭、池鹭等多种鸟类均被观测到长出了繁殖羽,这标志着翠湖公园已经成为城市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鸟类作为城市顶级捕食者还扮演了城市外来入侵物种天敌防控专家的角色,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国际示范典范。
探索一条教育“双减”
多方合作教育的道路
聚焦云南省科学素养不断提升的需求,聚焦高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等重点,翠湖公园集中了多个传统科学和新兴技术的优势科研队伍开展公众科学项目,将环境DNA采样、生物多样性监测、外来入侵防控等需全面参与的内容融合到公园的科普研学产品中,通过“AI智慧监测识别系统”开展翠湖鸟类、外来入侵物种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类群综合性调查。目前,已在翠湖公园内建设了4个可360度旋转的鸟类高清监测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区域内鸟群活动情况,并将处理结果传输到流媒体存储,在翠湖九龙池生态文明展厅进行数字大屏展示。
助力教育“双减”研学活动
在合伙人机制下,云南广播电视台(COP15配套纪录片《生命之歌》)等宣传片在翠湖公园展开数字化宣传科普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串联对有核心物种出现的地方进行线下指引牌并提供线上扫码的视频展示;对翠湖公园出现的八大核心物种用数字人文的方式呈现,并在研学教育方面做出信息可视化的研学教育路线等提示,让公众在翠湖享受自然、学习自然、保护自然,进而深度参与到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
“自2020年翠湖公园与我们所签订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协议以来,共同深度挖掘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结合点,依托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提供科学思路建立翠湖研学合伙人模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李维薇表示,将不断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市民共同参与公园城市建设,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建设管理模式,探索中国化的自然生态解决方案。
外来入侵物种牛蛙
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城市样板间”的试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翠湖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推动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双提升”。探索红色历史文化、生态价值转化和科技创新融合的发展新路径,打造城市公众科学项目、助力教育“双减”研学活动、科技体验生态文明旅游三张名片,重塑昆明翠湖作为云南省科技基地、旅游目的地的全新品牌形象,全力把翠湖公园打造为云南具有科技赋能属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生态云南样板间”重要承载地、红色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
助力教育“双减”研学活动
同时,昆明市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以“公园+”“+公园”探索翠湖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变,满足生态功能的“校园+公园”示范点创建牵引带动公园城市全面建设,形成良好的科普教育产业闭环效应。这些成果不仅为生态文明助力教育“双减”、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全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云南网记者 余红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dcyn/274566.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昆明阳宗海:深耕花卉“中国芯” 昔日荒坡变“花海”
>>下一篇:高山云雾茶飘香 美了生态富了民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