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委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建设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陈军建议,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畅通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提升乡村现代生活品质。
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乡村建设距离成为留得住人、既安居又乐业的美丽家园仍有不小差距。”陈军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乡要素流动缺乏规制认可与法律保护、乡村区域适宜发展的产业规划不够清晰等方面。
她建议,以县域经济为依托,在县域内基本实现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逐步打破城乡的界限,推动形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主选择、自由转换、双向流动、进退有据的生产生活形态。与此同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现代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改善原有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为以人为主导的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打通人才回村“最后一公里”
“人是城乡之间流动的重要和主导要素。”陈军认为,政策制度要确保各类要素“进得来、转得动、留得住”。建议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统领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的配置,在资金要素配置方面,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在空间要素配置方面,积极探索解决逆城镇化流动的“人—地—房”问题链。
具体来说,要着眼解决“人”的回流和引进,改变农村“无人兴业”的状况;探索“地”的利用开发,满足非村民进村创业兴业需要;把使用“房”的政策做细做实,打通人才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还可以采用试点模式积极建设农村改革试验区,为促进逆城镇化的要素流动更加健康有序进一步打牢基础。
发展“草根”产业吸纳农民就业
陈军分析乡村空间形态特点认为,乡村与城市相比具有规模小、分布散、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发展乡村产业不应套用城市产业模式,应发展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草根”产业,支持形成更多县域富民产业的中小微企业聚集区,尽可能就地就近吸纳农民就业。
此外,陈军还建议,根据乡村内在生活功能和宜居特性,发展乡村宜居服务产业更具有潜力和前景。乡村宜居服务业首选服务对象为原住居民,随着乡村生活主体多元而逐步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带动休闲度假、医卫康养、教育文化、养老育幼、网络数据等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和发展。(武红利)
原文链接:http://www.bjzx.gov.cn/zxgz/zxyw/202403/t20240308_472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