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据浙江日报 历史思维方法,就是注重通过追溯历史源头、回望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规律来判明大势、定位当下、开辟未来,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推动发展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能力,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合古今之变、把握历史大势,于恢宏的历史长河中谋划布局历史伟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历史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注重将新时期浙江发展置于历史发展长轨中分析研判,努力发掘浙江文化和浙江精神的历史价值,科学把握浙江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历史特征,找准历史方位,抓住历史机遇,推动浙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运用历史规律,擘画浙江发展战略布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基本规律的。推动历史前进,必须立足发展大局,研究主要矛盾,把握发展规律,这是历史思维方法的基本要求。21世纪之初,浙江实现了由陆域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三大跨越,同时率先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习近平同志自2002年调任浙江工作后,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浙江发展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清晰界定“我省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的历史方位,以及“经济发展的腾飞期、增长方式的转变期、各项改革的攻坚期、开放水平的提升期、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的历史阶段,为省委科学决策提供了主要依据。
对于浙江新起点上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国际视野、历史眼光,认识把握规律,遵循运用规律。他指出,“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说,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能走西方国家早期向外掠夺资源的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能走建立在大量占有资源基础上的西方工业化道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从浙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特点出发,在更高的视野和层面上规划部署‘五个统筹’的各项工作”。他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要素紧缺这一主要矛盾,对新时期浙江的改革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战略布局,制定了引领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作出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浙江的改革发展由此开启从局部突破到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的历史阶段,迎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2.把握历史趋势,抓住浙江发展战略机遇。科学判断形势,才能作出正确决策。立足客观条件,审时度势谋发展、因势利导开新篇、乘势而上创佳绩,是历史思维方法的题中之义。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著名的“形势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所谓形,就是事物存在的状态;所谓势,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他要求,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学会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运用省委常委会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形”与“势”的统一分析浙江经济形势,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主流和方向,确定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2005年,他在“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要求,要对未来5—15年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2006年,浙江已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新发展阶段,这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亲自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我们浙江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更应着力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判断形势,谋划抢抓战略机遇期。他提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这些重要论述为浙江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比如,他从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出发,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发展策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的超前预判,确立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作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等重大决策;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认识三阶段论,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战略路径。
3.树立历史意识,强化浙江发展历史责任。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只有承认历史、尊重历史、继承历史,承前启后,循序渐进,才能承担历史责任、延续历史进程、开创历史新篇,是历史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同志强调,从长期和根本上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他认为,“浙江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就今天而言,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进行的”;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实践中,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继续写好这部创新史,才能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人”。
习近平同志认为,“‘走在前列’作为对浙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个全面、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他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历史地认识”、“辩证地理解”、“全面地把握”走在前列的要求。“历史地认识”,就是要看到走在前列的要求是对浙江过去的充分肯定,正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明显的发展优势,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这也是对浙江未来的明确要求,“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发展优势,积极挖掘发展潜力,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昂首阔步地走在前列”。在2003年5月召开的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同志要求改革要从微观层面向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宏观层面推进;要从经济领域向科教文卫等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推进;要从内部自主性改革向建立符合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推进;要从以城市为中心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总的趋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改革要从打破传统体制障碍的局部突破,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推进”。在2004年10月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从整体谋划来年工作的角度,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处理好部署与落实、坚持与深化、当前与长远三对关系,这是对用历史思维方法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生动解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既是对浙江发展优势、历史基础的总结提炼,又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创新举措,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是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典范。
4.借鉴历史经验,提高浙江党员干部能力素养。以史为鉴治国理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思维特质。运用优秀历史文化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的重要方面。《之江新语》中有60余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其中30篇左右与党建有关。习近平同志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入的总结阐述,为党员干部分析历史教训、解析思想智慧、提供资政经验。在《多读书,修政德》中,以“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名句,勉励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素养,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在《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中,以“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的古代哲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中,以刘邦《大风歌》等说明封建官吏尚且守土有责,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负责,保一方平安,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在《生活情趣非小事》中,从李后主与嫔妃等典故说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凡此种种,涉及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秉公用权、清廉自守、克己慎行、守土有责、勤学善思、求真务实等众多方面,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字里行间满溢殷殷之情,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惕厉关切之情。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经过深入调研,总结提炼了“红船精神”。他指出,“红船起航于浙江,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浙江的光荣”。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于建党85周年之际破土动工。如今,作为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红色高地。
5.提炼历史基因,增强浙江发展精神动力。精神文化具有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和精神的引领,这是历史思维方法的核心要素。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品质、丰富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商业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习近平同志留下深刻印象。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双向互动的辩证角度,深刻阐明了浙江精神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完善浙江经验,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他从经济与文化双重角度剖析浙江地域文化特点,指出,“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与‘钱塘自古繁华’相适应,古代浙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也都倡导义利并重、注重工商的思想,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而且深深地影响着浙江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浙江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浙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融会了多元文化的精神特质,兼具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长处,融合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之精髓,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激荡”。他深入挖掘其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立足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观念,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兼容并蓄、创业创新的胸襟,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怀,讲义守信、义利并举的品行,刚健正直、坚贞不屈的气节,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志向等要素,凝练提出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他指出:“虽然在不同时期,浙江精神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由上述观念、理性、胸襟、情怀、品行、气节和志向所凝聚的内涵,正如涌动的活水,跳跃、翻腾在整个浙江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浙江精神“不仅与浙江人民的历史生命相伴,而且更与浙江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让这源头活水畅流于我们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滋润我们的生命,进一步开拓我们的未来”,要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智慧、活力和创造精神,进而让浙江的经济更富强、生活更富裕、精神更富足、社会更和谐。
6.保护历史资源,推进浙江文化创新发展。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同志认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他高度重视浙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优秀历史传统的传承,尤其重视文化的创新发展。2005年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要求文物保护部门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管理、利用的关系。在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方面,他强调“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在乡村文脉保护传承方面,他强调,不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建设,更不要在建设过程中把具有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通通扫荡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多次作出批示,涉及浙江民间工艺传承保护、浦江县登高古村落抢救、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抢救振兴永嘉昆剧团等方面。
历史的赓续、文化的绵延、传统的维系,均离不开在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创新发展与当代价值的发掘弘扬。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两次到良渚文化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为良渚申遗成功指明了方向。他五赴乌镇深入调研,指导推动乌镇在文化遗存与江南水乡风光的完美结合中走出创新发展之路,直至今日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他深入大运河杭州段现场考察调研,要求“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深入挖掘浙江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同志倡导设立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他亲自担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提出围绕“今、古、人、文”四大板块,梳理浙江文脉,传承浙江历史。这项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系统考察了浙江文明、中华文明演进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脉络及浙江丰富实践,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历史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将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认识和推进,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把握现实,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握规律,淬炼出深刻的历史思维方法。这与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在治国理政中体现的历史思维方法,具有历史同根、理念相承、逻辑相通的内在关联。
1.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是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方法的显著特征。刚到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党中央决定我来浙江工作,我一定要谦虚谨慎、铆足干劲、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和同志们一起,切实肩负起重大的责任,努力攀登高峰、驾好快车,不辱历史使命,向党中央和浙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把浙江的发展摆在历史长河和世界方位中来看,“世界通过我们浙江看到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和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全景中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他把工作摆在历史的大背景中来衡量,要求成绩要经得起历史评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有‘不败祖宗业,更为子孙谋’的思想境界,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使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从事的一切事业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实践的评判和历史的评说”。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他还多次要求“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要把党员的责任义务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中,落实到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上来,时刻把党的历史使命记在心上,把浙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记在心上,不负重托,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世情、国情、党情不同,历史任务与时代课题不同,但肩负的历史重任是始终不变的。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谋大局、谋长远、谋未来,体现的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2.始终把准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前进方向。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历史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把握历史方位,在中央大政方针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中看发展走势,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主流和方向。他指出,“八八战略”在实质上就是要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省立足于过去的基础、立足于发挥既有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他指出,“跨入新世纪,浙江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延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位置”,“要历史地认识‘走在前列’的要求”。他始终站在世界大格局、历史大视野中谋划浙江发展,强调“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需要在客观估价当前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他明确强调,“要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的关系,昨天的要坚持下去,今天的要有所深化,明天的要取得更大成效”,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难攻坚中脱胎换骨,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实现“凤凰涅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为我们运用历史思维指明了方向。比如,“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现在,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3.始终按历史规律办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探究历史、追根溯源才能认清现实、把握未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注重从历史发展中认识规律,在工作实践中遵循规律、运用规律。他强调,“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他善于归纳提炼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尊重并运用历史规律。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他指出,“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既有因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应对失误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要求“既要充分考虑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又要认真分析已经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在《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文中说,“为什么说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习近平同志尤其重视“政之所要,在乎民心”的历史规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之江新语》一书中有大量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光芒的论述。他特别强调,“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按历史规律办事的思维方法,和他到中央工作以后在推进治国理政中体现的历史思维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唯物史观,强调历史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4.始终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内生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坚定的历史定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他多次强调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就在于全省人民大力发扬‘浙江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他高度重视精神培育弘扬工作,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详细阐释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肯定了大陈岛垦荒精神、蚂蚁岛精神、硬骨头精神。他指出,“从世界历史范围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赶超的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精神”,“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运用历史思维,就要传承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发展奋进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认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5.始终体现深邃的历史视野,在历史比较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鼓舞信心和斗志。历史是关于过往的“百科全书”,是一本“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治国理政教科书。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以史资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变得更加生动精彩。他指出,“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既要纵向比,也要横向比,更要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大政方针的大背景中去看,放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中去看,这样才会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这不仅对经济工作,也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都具有把握趋势、推进工作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注重鉴古知今、古为今用,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国际共运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没有出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注重总结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指出,“纵观国际上成功的企业,尽管它们的成长途径千差万别,主要经营领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他注重用辉煌的历史激励当下的实践,强调,“浙江历史上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将来也完全有可能出大师、出传世之作,出现以大师为统帅的学科学派,提高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提高浙江的文化软实力”,“浙江文化要再现辉煌,就必须创作和生产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并使之成为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名片’”。历史思维是一种比较性思维,总结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他强调,“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这些年来,浙江省委遵循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顺应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历史任务。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研究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把历史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寻根溯源、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文化浙江,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对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力度,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良渚遗址保护研究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和诗路文化带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意识、扛起历史担当,唱响了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
三、自觉运用历史思维方法,不断开辟浙江发展新境界
了解历史,方知初心。历史思维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昭示的是未来,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蕴含着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历史性新目标。这一目标具有长时段特征,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邃的历史视野,把握目标的来龙去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探索规律,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应趋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历程中的浙江担当。
1.在突出“四史”教育中拓展历史视野。往历史的纵深看多深,对未来就能看多远。读史、知史是增强历史思维的基本前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历史、哲学、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居高望远,高屋建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浙江既是中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四史”资源。要立足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浙江历史的宏阔背景,突出从40多年改革开放史、70多年新中国史、100年党史以及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涵养促进事业发展进步所需要的宽广历史视野,透过历史成败、安危、治乱的现象总结宝贵经验、吸取经验教训,着眼未来五年乃至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对改革、发展、稳定实践规律的认识,使浙江各项工作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推进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2.在把握时代方位中抓住历史契机。只有把握好时代方位,才能看清前行的方向,走好脚下的道路。早在2003年7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对浙江所处的时代方位作出精准判断:“跨入新世纪,我省进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基于对21世纪浙江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背景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应时而变,领导实施了“八八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浙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建设“重要窗口”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浙江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为浙江发展继往开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要把浙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把浙江与全国、全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建设“重要窗口”的历史与逻辑必然,领悟其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未来意义。要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浙江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关键转换点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将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作为浙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创体制机制优势、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新起点,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就和美好未来。
3.在勇立发展潮头中担当历史责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历史思维不是“惯性思维”,而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思维。建设“重要窗口”,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深切期望,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姿态,在各项工作中勇做“探路者”、争当“排头兵”。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强化敢闯敢干、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展现“全省域都是主角、全方位都要展示”的担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要在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中,提升浙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和互动窗口。要围绕推动浙江全面提升制度建设整体水平,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实践成果,从省域层面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重要支撑。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命题出发,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创未来”的价值力量作出重要贡献。
4.在加强文化建设中汲取历史力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建设,是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激发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就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充分发挥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以纪念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加强红船精神研究和宣传,与时俱进弘扬浙江精神,更好促进凝心聚力、凝神聚气;通过锻造文艺精品、擦亮文化标识、建设文化地标、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工程,塑造浙江文化新形象,展示浙江精神新内涵。要从文化建设中汲取发展的力量,推动诚信建设长效化,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文化发展有机融合,推进文化新基建,在打造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中,让每个人都成为浙江发展的主人翁。
5.在坚定人民立场中书写历史新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之中有智慧、历史之中有营养,这种智慧和营养主要来自人民创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得失和兴替主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根本出发点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时代负责,根本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主动地掌握和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善于从世界各国兴衰成败中、中国发展历史中、党内正反两方面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站稳人民立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无我之心”做为民之事、富民之事、乐民之事;要更加自觉地探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真正尊重人民、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善于保护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新业绩。
原文链接:http://www.zjzx.gov.cn/xxyd1/content_99583
>>上一篇:习近平的辩证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