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推进医共体建设 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医共体建设建言

发布时间:2023-08-13 来源: 宁夏政协网 作者:佚名

  

  

  近年来,我区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不断在顶层设计、配套政策、组织实施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鲍菊艳、马瑞霞提交相关提案,从推进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加强人员待遇保障;整合公共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医共体内统一管理等方面积极建言。

  

  推进医共体实体化运行

  “近年来,我区积极整合县域医疗机构资源,创新组建县域内医疗健康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的紧密型组织架构。”鲍菊艳在《关于推进医共体实体化运行的提案》中介绍,通过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保基金与公共卫生资金双打包、改革药械采购制度等不断完善总院运行机制,激发医护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降低就医负担。

  通过调研,鲍菊艳发现,目前,我区医共体实体化运行中存在机构编制管理未落实到位,工作人员没有编制等问题。“2019年起,基层按照‘总额包干、结余留用’的原则打包医保基金,与上级部门打包原则不一致,造成分级诊疗无法全面落实,影响县域就诊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医改工作的全面推进。”鲍菊艳说。

  提案建议,落实医疗健康总院机构编制,将医疗健康总院纳入机构编制管理,依法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根据其功能定位,合理核定编制数,稳定人员队伍,推进医疗健康总院实体化运行。落实医保打包政策,充分考虑基层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和全区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实际情况,对照国家、自治区层面赋予县一级更多的政策制定权和自主决策权,合理确定基层医保基金包干总额,形成医疗健康总院内部医保基金管理、使用、考评、分配机制,统筹用于各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和提高职工绩效工资总量等,充分调动医疗卫生人员健康“守门人”和医保“守门人”作用。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随着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能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就诊模式,提高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是实现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在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缺乏严格统一的转诊规范、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不明确,联动机制难以形成,出现了一定的‘虹吸’现象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上对医共体乃至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马瑞霞在《关于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建议,整合公共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医共体内统一管理。根据全区医疗资源分布结构现状,认真规划,由二级以上医院牵头建设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做到“六统一”,真正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建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由医共体牵头单位对成员单位实行层级管理,下设人力资源、财务审计、医疗质量等管理中心,实施统一运营管理体制。医共体负责制定和完善统一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推动辖区内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逐步构建并完善医共体内质量和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提案还建议医共体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打通病人转诊通道。医共体内牵头单位提高自身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病例救治和科研能力,将部分科主任或技术骨干选派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主要负责人,组成技术团队与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共建特色专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记者 韩瑞利)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tagz/202308/t20230804_7575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