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塑造国际传播新标签
□ 记者 白瑶
在对外传播中,文化是交流交融交锋的主战场。
宝鸡拥有8000年文明史、2770多年建城史,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等美誉,诞生了西秦刺绣、木板年画、凤翔泥塑、社火脸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宝鸡灿烂文化的图鉴。
为深入了解宝鸡以文化为媒,提升国际传播能力,5月23日至25日,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联合省致公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在宝鸡开展调研。
周秦文化亟待国际表达
厉王胡簋、墙盘、何尊……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印刻着周秦文化的珍品整齐罗列在陈列馆中,向世人展示着周公礼制下的钟鸣鼎食、尊卑有序的主流社会生活形态。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车马坑遗址、祭祀坑遗址……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考古出土的各类文物以及照片影像等让人真切感受到古代先秦君王一统雍城的壮阔画面。
……
调研组在感受宝鸡周秦文化魅力,了解宝鸡活用文化资源,打开国际传播新局面经验做法的同时发现,目前国际传播对于文化的挖掘、处理、加工、传播与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国际传播多为分散式进行,博物馆文物外宣主要以展览为主,数字业态、跨界融合、创意品牌不多,文物内涵的挖掘阐释力度不够。
“在开展国际传播时要注重挖掘和整合不同地市文化,尽量避免由各地市根据各自资源规划点状传播,应站在汇聚全省资源的高度,按照秦朝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旅游资源,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传播策略。”省政协常委、省致公党副主委李莉说,要真正将国际传播做出成效,让更多人知晓宝鸡周秦文化,进而带动宝鸡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秦文化旅游城市集群。
针对博物馆传播方式单一问题,省政协委员、郭氏集团西北、华北区域总经理肖亚珠建议,要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载体,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思路,依托宝鸡周秦文化,完善博物馆体系,“不仅要丰富博物馆类别、行业,更要创新阐释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价值,运用5G、VR、AR、裸眼3D等新科技,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博物馆,讲好‘有意义、有意思’的周秦故事,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路子,让博物馆成为新兴文化旅游产品,助力国际传播。”
去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这是宝鸡市继2017年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获得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又一次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宝鸡周秦文化突出,应以此为引领,高品质推进建设周原考古遗址公园和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资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加深公众对文物遗产的认知,将大遗址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打造出世界级旅游产品,进而扩大文物影响、拓宽传播范围。”肖亚珠说。
肖亚珠建议,要制定全市文旅商体融合经济体规划,吸引资金、人才、项目集聚,以优质资源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以文兴旅、以旅促商、以商携体,培育特色各异、形象突出、产品富集、影响力大的文旅品牌,着力提升历史文化全球知名度。
非遗文化更需高调外宣
走进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泥塑村,随处可见的泥塑作品,引得调研组一阵赞叹。如今六营村家家户户都在从事泥塑制作和销售,泥塑工艺品更是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省政协委员、陕西博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侠说,近年来泥塑的商品价值不断突显,有些人看到泥塑有利可图,纷纷在家办起了作坊,“这对于传承与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民间艺术讲究民间性、原始性、手工性,而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违背了民间艺术生产的特性和环境,让民间工艺的艺术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国际美誉度。”
李玉侠建议,应加强艺术文化交流,通过经常性的艺术院校写生、非遗艺人授课等方式,不断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确保非遗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纯度”。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武斌建议,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申报、登记、评估、监测等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非遗项目名录和数据库,完善非遗项目分类、分级、分区管理制度。要建立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加大对非遗传习所、工坊、博物馆等载体的建设和运营,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应的非遗保护展示平台。
调研组在走访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千阳县刺绣产业园、麟游县文化馆等地后发现,存在非遗类文化企业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企业产值、带动力不强,国际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
“要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注重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教育’‘非遗+电商’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非遗产品,拓展非遗产业的发展空间。”孙武斌建议。
省政协委员、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丁莉萍建议,“非遗+旅游”模式要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构成完整的旅游文化生态链,加强宣传力度,塑造国际传播新标签。
丁莉萍建议,应拓展非遗外宣渠道,形成国际传播矩阵,开展非遗艺术节、非遗交流周等大型对外交流活动,以文创产品、手工艺品为载体,增设VR虚拟现实操作装置等数字化媒体设备,增强非遗文化体验感,展现非遗文化魅力和艺术张力。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xdt/533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省政协向住陕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颁发纪念牌
>>下一篇: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助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