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言献策 共绘发展蓝图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集萃(上)
如何群策群力实现“3815”战略目标?3月17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上,12位省政协常委围绕“助力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题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现按发言顺序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省政协常委、昆明市政协主席杨皕:
助推云南进出口贸易发展
“海外仓是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是我国国际贸易和海外物流的重要枢纽。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对海外仓有紧迫需求。”省政协常委、昆明市政协主席杨皕说,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货物运输量快速增长,急需拓展建立我国在中南半岛的物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在中南半岛地区的海外仓数量偏少、使用功能有限、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为此,建议结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及与磨憨—磨丁经贸合作等实际,着力打造中老铁路沿线海外仓发展新格局。
杨皕说,首先要加快海外仓规划布局。建议省政府高位统筹,商务部门、中铁集团及相关部门协同,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动把海外仓建设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覆盖中南半岛、协同发展、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形成以海外仓为“点”、中老物流专线为“线”、中老沿线重点区域市场为“面”的一体化贸易物流布局。在中老铁路及中老泰通道沿线重点地区布局一批海外仓,分批、分类选址和建设推进,积极构建主辅并重、干支结合的海外仓网络体系。
其次,强化对海外仓建设的政策扶持。建议由省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尽快研究出台海外仓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办法,加快推进海外仓建设步伐。特别要加强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银行等机构对海外仓提供融资服务,省财政整合资金对海外仓进行贷款贴息。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积极吸纳中央企业、云南国有企业、中国邮政、昆明铁路局、民营资本等共同参与,鼓励相关企业以联盟形式参与海外仓建设。依托联盟,建设海外仓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平台与海关“单一窗口”对接,支持企业依托平台开展仓容交易等业务,以及在平台上提供海外仓所在国的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税务政策、跨境电商政策等情况查询服务。
同时,从企业层面,提升海外仓竞争力。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云南企业投资建设海外仓的支持和引导,为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海外仓生态体系营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经营,构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在国企业“捆绑”的海外仓利益联合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进口货物铁矿的暂存仓,以及粮食、水果、蔬菜等物资的储藏仓,形成全产业链体系。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科技赋能创新原有经营模式,提高末端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提高海外仓智能化管理能力。积极打通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探索“海外仓+一般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旅游购物、外综服”等多模式多业态联动,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有力推动云南进出口贸易发展,实现中老铁路沿线由“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更好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省政协常委、民革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王智勇: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和人口红利,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2022年,我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1.2%。同时,也存在引入的产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空心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导致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不强。
“为进一步发挥沿边开放优势,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更深层次地融合国内地区与国际市场,吸引人力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流入云南,建议把握发展机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产业转移通道。”省政协常委、民革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王智勇说,要借助 “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
王智勇建议,首先要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建设沿边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国家级口岸型物流枢纽建设,在口岸开放对等、关检互认等方面予以协调,畅通“双循环”节点,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泛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合作交流,积极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园区集聚,如引导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及石化冶金等产业向滇中区域布局,引导纺织轻工和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瑞丽、河口、磨憨等沿边区域聚集发展。整合部分产业相似的合作园区,完善信息对接、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载体作用,支持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昆明、瑞丽、红河三个片区加快建设,打造我省经济增长极。
其次要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抓好承接工作,实现科学精准承接。围绕我省重点产业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提供优惠政策,调集资金、重点突破,争取引进或做大做强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统筹协调解决好要素保障,降低配套要素成本,以绿色能源优势降低制造业电力成本,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力支持技术引进与创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承接能力。打破区域行政、政策壁垒等约束,完善一体化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营造产业承接的良好环境。
最后要创新沿边跨境劳务合作,深入挖掘“人口红利”。我省相邻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可创新推进与毗邻国家的跨境劳务合作,通过“团进团出”的境外有组织劳务输出方式开展境外边民入境就业试点,放宽企业雇佣外籍人员比例限制,扩大人力资源合作领域;创新外籍员工办理就业许可、签证及居留许可便利化措施,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流程,探索职业培训、资格认定以及劳务派遣等管理服务措施;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制定发布紧缺人才目录,组织专项引才活动,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机制,为承接产业转移打好基础、积蓄能量。
省政协常委、民盟云南省委副主委梅妍: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已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还存在R&D(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优势、产学研合作缺乏深度融合、中高端研发人员不足等困难和问题。”省政协常委、民盟云南省委副主委梅妍建议,要完善机制,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进一步推动我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支持我省稀贵金属、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龙头创建并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建设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开发基地,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经营状况好、具有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梯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带动能力;大力扶持区域特色产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着力提高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形成一批代表云南特色的自主品牌集群;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形成同行业创新战略联盟式的技术创新中心,提高合作创新收益,实现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梅妍建议,要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在安排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项目及重大新产品开发项目时,给予政策倾斜;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评价机制,使各项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落实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加大对技术开发投入的政府导向性力度,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和借助金融及资本市场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逐步建立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对技术中心的评价和管理力度,提高技术中心建设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同时,深化改革,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获利。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在企业兼职从事研发工作,鼓励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加强协同创新,依托技术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引导,促进企业技术中心承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不断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另外,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引导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实行双梯阶激励模式,使人才各展所长。制定研发成果及转化奖励办法,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省政协常委、民建云南省委主委苏莉:
强化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省政协常委、民建云南省委主委苏莉说,去年以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涉企惠企扶企政策,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成效明显。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策效果和企业信心。
一方面是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一些地方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衔接不到位导致难以落实到位,或因出台不及时导致政策空转。一些惠企资金额度小而散,对企业帮助有限。
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沟通配合不够。政策制定前调研不够,出台的政策不是企业最需要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够,前后政策缺乏连贯性,协同效应没有发挥出来。政策落实上对接不通畅,错期申报、反复申报现象仍较突出,应享未享、违规享受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还存在执行政策的刚性不足。少数地方和单位仍存在落实上级政策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假落实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和政府诚信。
针对这些问题,苏莉建议,要“善动脑”,加强政策理解把握,确保政策对接运用精准、坚决落实到位。对上级出台的普惠性政策,要坚持刚性兑现,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呵护好政府公信力;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时,不搞简单的一一对应,要因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加法,围绕本地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靠前发力完善措施配套;简化惠企政策申请程序,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动政策快速兑现直达市场主体。
“迈开腿”,加强政企沟通,确保出台的政策企业需要、能够落地。健全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把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网上征集意见等方式作为涉企政策出台的硬性约束和合法性要件,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政策实施的条件要求、时间节点、工作流程等,要通过各种平台使受众知晓并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对出台的政策进行评估评议或“回头看”,动态调整政策;制定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处理的工作机制,开通民企诉求“直通车”,畅通民企表达诉求渠道。
“搭把手”,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在落实好“减税降费”等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要雪中送炭,把解决融资难、兑现难、用地难和工程款拖欠等老大难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用法治化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对民企包容度,特别是在涉非公经济案件办理时,要加大相关协调机制,把对民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减到最小。探索建立可操作的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制度上防止“新官不理旧事”;鉴于当前各地财政困难的实际,健全完善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财力和企业诉求的轻重缓急,拿出方案分年度分阶段实实在在逐步解决。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金振辉:
破解跨境人民币结算堵点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金振辉说,云南省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10年6月试点以来,对已建交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了跨境结算渠道“全覆盖”,但沿边金融发展掣肘仍然明显。如:跨境人民币结算制度不完善,银行审核标准不一致,政策受惠覆盖面过窄;边民互市交易流程和操作办法制定缺位,交易物流信息不清晰,影响贸易带动的货币正常流通;新型金融工具和结算模式缺乏;银行间合作程度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内陆地区使用受阻等。
如何破解跨境人民币结算堵点,已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口岸经济的基础和关键。金振辉建议,夯实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制度基础,推动云南省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业务优质企业名单扩容,增加《云南省更高水平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管理办法》跨境人民币产品覆盖,率先对结算量较大的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制定白名单企业认定标准,对信誉好、无不良记录的白名单企业,简化审核程序,提高资金收付款效率。
金振辉建议,要铺设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基础设施,发挥国有大行作用,梳理边民互市交易流程,拟定操作办法,加强对边境口岸基层网点的指导;数字化赋能,联通海关部门“边民互市管理系统”,推动边民、货物、结算等多方数据的全流程交互和比对,强化信息共享,提高结算效率;共建数字货币“流通圈”,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探索开展数字人民币在多双边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场景下的测试。
同时,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空间路径。借鉴东部省份先进经验,拟定人民币海外基金、人民币跨境资产转让和股权基金出资人银行版的操作规程,回应市场热点;围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加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结合大通道建设、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巩固拓展、跨境产业合作等,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民币跨境创新金融服务。
最后,要打造稳定跨境人民币的流通市场。一是构建与周边国家货币区域交易的“云南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与缅币、老挝基普、越南盾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开展柜台直接挂牌兑换、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二是疏通中缅人民币清算堵点,优化账户开户手续,简化面签环节。扩大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结算规模,推动缅方银行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做好缅甸央行新政宣传解读工作,研究结算相关业务指引。三是深化双边银行同业合作,与周边国家银行建立更多代理行关系,互开人民币结算账户,畅通双边人民币跨境清算。四是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探索经常项目下结算业务,探索区块链技术赋能银行跨境结算,争取与周边国家商签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定期合作会晤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刘绍平:
发挥政协职能发展协商民主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刘绍平发言时说,“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
刘绍平说,为进一步推动政协“协商在基层”向村寨、院坝延伸,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打造具有云南“院坝协商”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助推全省普法强基补短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议把握性质定位,打造政协履职创新载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实事求是、理性有度,民主集中、凝聚共识”的原则,由政协组织主导,以政协委员,县、乡有关单位负责人,村干部、老党员、老村干、致富带头人和农村乡贤为协商主体,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聚焦农村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领域问题,在农村面对面协商解决问题,推动“协商在基层”工作范围进一步向农村集中,协商场所进一步向村寨延伸、协商内容进一步向重点工作聚焦。
刘绍平建议,要聚焦协商重点,助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以党政交题、委员找题、群众荐题、各方征题、政协审题等方式确定协商议题,做到小切口大文章。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外出务工人员多、矛盾纠纷突出的农村地区,助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紧密融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助推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助力纠治农村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聚焦人居环境治理的盲点,助推农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的堵点,助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改进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等人群的关爱服务,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证。聚焦易返贫乡村发展的重点,助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发挥政协职能,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以“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政协委员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打通市、县政协和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院坝协商”建成群众认识政协、了解政协的重要窗口,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平台,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纽带,推动政协协商在一线、凝心聚力在一线、服务国家治理在一线,实现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团结,进一步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
作者:记者李芳实习记者李军蓓·整理记者王德华·图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cwhy/26787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