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基层治理中破解“两个薄弱”
(刘晓楠)市县政协作为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作基础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一直是制约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基层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关键是转变工作理念,把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努力拓展政协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上。
发挥参与基层治理的优势点。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在基层转型期的治理难题可以从协商民主中找到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人民政协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具有凝心聚力的团结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界别优势等。这些优势决定了市县政协在推进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衔接、参与基层治理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能为基层提供高质量的协商资源,并助推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市县政协应克服短处,放大优势,为推动基层民主有效注入政协力量。要在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相衔接中主动发挥作用,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助力基层党委政府推进政策在基层落实落地,让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更具体、更管用,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在推动基层政协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亮丽答卷。
找准助推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如何加强基层治理,重在协商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建机制、搭平台、促协商是当前市县政协在协商民主同基层协商衔接中的主要工作。推进市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配合,就是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落细落实在基层。
政协协商助推基层治理,要找准几个着力点: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要明确定位,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特别是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让基层党委政府认可,让群众满意;二是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精神。在推动基层民主活动中,首先解决好“协商什么”的问题,协商主题应与基层工作合拍。只有党委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协商就跟进到哪里,才能有效克服基层政协协商“定性模糊、职能模糊、责任模糊”等问题。其次,解决好“谁来协商”的问题,从党政领导、利益相关方、基层群众、政协委员中确定协商主体,确保各方协同参与和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关联性、专业化、多元化。再者,解决好“怎么协商”的问题,把双向发力贯穿协商全过程;建立健全协商成果报送、采纳、落实、反馈机制,让群众感受到协商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三是打造多样化协商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打造广纳群言、广聚共识、广集良策的协商平台。现在各地打造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厅”“协商在基层”等基层协商平台,注重顶层设计、规范协商过程、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重在建立机制,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拓宽了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是对市县政协建机制、搭平台、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有益探索。
凝聚统一战线力量的着眼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要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这一强大法宝。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担负着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责任。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运用民主协商方式实现进一步团结合作,为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团结联系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中,要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善用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方法,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工作原则,在协商中做好理顺情绪、和暖人心、增进团结工作,促进“五大关系”和谐,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市县政协的统战工作,着眼于健全完善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系制度,凝聚各党派、团体的力量,切实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作用,突出界别“专”字特性,“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的正能量作用;强化与非公经济人士协作,拓宽非公经济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协商活动,增强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定力。
把握委员履职尽责的落脚点。政协委员是桥梁纽带,一头连着政协组织,一头连着百姓,推动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基础,是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更好履行政协职能的应有之义。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激发委员这个“点”履职的内生动力,促进政协协商实现点(委员)线(界别)面(政协组织)有机统一,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一要搭建学习平台,让委员“当专家”,锤炼委员履职的“看家本领”,发挥政协委员“说”的优势、“讲”的特点,更好发挥正面引领、凝心聚力作用。二要搭建知情明政平台,让委员“知明熟”。要努力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让委员更好“参政议政”;重点抓政治协商的高质量,抓参政议政的高质量,抓民主监督的高质量,使委员建言有“言”值,促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三要搭建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让委员“接地气”。要通过发挥会协商、善议政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为政协委员下沉基层、联系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新载体,为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拓展新渠道,更好协助党委、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打造基层协商文化赋能的闪光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所以必须涵养基层特色的协商文化。
协商文化传承了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主要精神是互相尊重、平等包容、理解合作,易于被基层群众理解和接受。如何使协商文化赋能基层民主建设?一是基层党委政府要主动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增强协商意识,带头协商、主动协商,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遇事多和百姓商量,引导群众有序地表达意见。二是基层政协要把协商作为主要工作,善于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营造协商氛围。通过对话了解分歧,通过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进而凝聚各方力量、化解改革风险。三是大力培育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不仅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调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民心浸润和合之美,自觉用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分歧、形成共识,让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基层形成文化自觉。
[作者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政协课题《破解“两个薄弱”,推动基层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FJ2022TWZX006)阶段成果]
原文链接:http://www.fjzx.gov.cn/zxll/1685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发挥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作用
>>下一篇:努力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最新加入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25-01-07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25-01-06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25-01-03
-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25-01-02
- 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盟...24-12-31
- 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起...24-12-31
- 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业...24-12-31
- 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谈...24-12-31
- 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24-12-31
热门资讯
-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20-05-14
- 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聚...20-04-23
- 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巡...20-11-16
- 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出...20-05-14
- 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20-05-14
- 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营...21-01-07
- 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书...20-05-14
- 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文...20-04-23
- 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