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加速我市“艺术品银行”建设 助力新型文化金融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3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致公党市委会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积极汇聚金融资源、净化金融环境,切实以金融之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然而,在文化产业金融化的加速进程中,我市文化企业仍呈现出“信贷资源投入不足、艺术品融资模式创新力度欠佳”的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艺术品抵押贷款政策空白以及艺术品拍卖交易市场建设薄弱”等制约我市新文化经济升级迭代。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艺术品银行”陆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推广,将分散的艺术品资源深度整合,艺术品银行的盛行势必拉动艺术品金融化和产权化趋势。

  一、相关问题

  (一)民营文化企业贷款供需错配问题突出。一是部分金融机构仍固守传统信贷模式,抵押质押物以不动产为主、基准单一,贷款审批流程较长,难以适应民营文化企业短、小、频、急的灵活融资需求;二是当前我市金融机构“艺术品金融政策制定”相对空白,古玩、名人字画等高净值古董多用于民间担保,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措施。加重文化企业贷款供需错配问题。

  (二)艺术品信贷政策制定和宣传仍存在明显堵点。一是艺术品贷款政策制定涉及跨产业合作和多部门协作,繁复性较强、政策宣传沟通理解有偏差,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及时捕捉艺术品抵押政策动向。二是诚信合规意识引导不足,部分文化企业实际控制人刻意隐瞒民间借贷情况或不良信用记录,叠加艺术品权威鉴定体制机制缺失、艺术品估值极易失真,引发银行对采用艺术品质押融资企业的“不信任、不敢贷”现象。

  (三)艺术品拍卖交易市场建设中外地先进地区金融招商资源对接滞后。一是我市尚未完善相关政策统筹,专业鉴定、拍卖人员的培训、管理、组织机制建设具有较强的分散性,金融机构普遍缺乏从事艺术品拍卖交易经验,亟需对接北京等地的专项文化金融资源。二是受金融机构政策限制,北京艺术品藏拍类金融机构难以落户天津。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部署,统筹整合“艺术品银行”信贷资源力量。一是建议将“提升文化企业信贷服务”纳入“优化我市金融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鼓励我市银行主动对接具有高质量艺术品配置的企业,提高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二是加强艺术品信贷政策宣传解读和银企对接,完善艺术品质押首贷、续贷和相关艺术品拍卖创业担保贷款等功能,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艺术品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二)理顺名录,助推“艺术品银行”资产转化效能。一是建议孵化一批专业性强的藏拍机构,通过市场化途径进行拍卖认购,精准落实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和风险定价,鼓励文化企业采用艺术品入股、艺术品股权融资模式,高效化解疫情期间文化企业资金链断链、断贷风险;二是推进企业所开发或收藏的艺术品资产化力度,借助券商、商业银行、艺术基金、艺术信托等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深化艺术品融资、贷款抵押、典当资产等金融职能,打造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艺术品融资生态圈。

  (三)先行先试,打造“艺术品银行”拍卖交易先导区。一是鼓励我市民营文化强企参与艺术品拍卖交易平台建设。以整合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本内容,形成综合展览和高端非遗艺术品拍卖相融合的交易平台;二是打造财政专项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的“一站式”艺术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尽快形成“北方艺术品投资交易中心”提供“天津”方案。三是梳理我市民间博物馆、各区地标性文化场馆的闲置楼宇空间资源,定期组织我市文化行业协会、园区管委会和文化强企的联席会议,政企银联动完善艺术藏品的民间场馆展览规划,依托藏品高频次展示和政府权威专家讲解,助推我市“民藏拍卖之都”项目的引资引育建设。

  发言人:缪明,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兼),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执笔人:付捷,天津师范大学区域发展战略与改革研究所副主任,致公党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2/08/11/0300082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