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政协调研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少数民族外来人员怎样融入城市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阿依木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员怎样融入城市学习生活和工作,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调研,目前少数民族外来人员融入城市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融入融合难。有些本地居民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文化信仰、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不理解就贬抑、排斥、嘲弄,导致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产生自卑心理,对本地居民产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在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方面的融合态度。有的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有意回避和漠视,造成相互之间的隔阂,加重了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无助感和孤立感,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认同危机,甚至引发强烈的反社会情绪和失范行为。
二是文化生活层面有差距。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离开故土,来到陌生的社会环境,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短时间无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日常生活的交际圈非常小,多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一般是家人、老乡以及其他同职业者之间交往,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法制观念,与城市居民相比在观念上还存在差距;少数民族人员交往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了封闭性的交往特征,拉开了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距离。
三是社会资源匮乏。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大多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交往圈子仅限于亲戚、老乡和本民族朋友等,社会资源匮乏。由于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在城市中,无法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失去很多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始终处在社会边缘。媒体在报道时,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形象大多与暴力、野蛮、愚昧、犯罪、吸毒、打架斗殴、素质低下等行为相关连,导致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回避外来人员,在客观上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加深了城市居民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歧视和偏见。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困境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社区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员的认识,教育引导城市居民认识到少数民族外来人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化、信息化进程的一种正常现象。要通过对社区居民教育,引导其接受新生事物,形成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多从正面反映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形象,不要“标签化、污名化”。要扩大报道范围,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客观地报道,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融入社区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处理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时,要坚持一视同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二是增强人文关怀。发挥社区基层治理作用,在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心理慰藉、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等方面起到应有作用,增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度。针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等方面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开放、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的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自身素质尽快市民化。城市居民要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关怀和帮助少数民族外来人员,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增强社区教育功能,提高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城市适应能力。
三是强化市民化意识。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实施提升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市民化素质工程,促进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市民化。社区应把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引导城市居民改变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员的歧视心理,实现城市居民和少数民族外来人员自然融合、和谐相处。同时,引导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在心理上主动认同主流文化,加强城市文明行为条例等方面的学习。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及社会团体组织作用,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提供更多机会,扩大社会交往面。加强少数民族外来人员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了解,促进融合,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和接纳他们。

  (发言者阿依木汗系市政协委员,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市新疆商会常务副会长)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yzjy/system/2021/06/02/030003673.shtml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协调研网 zx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